凉泉乡:着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布日期:2011-12-21 浏览次数:723

  望江县凉泉乡地处武昌湖、泊湖水系之间,境内圩口众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历经2010年大汛,堤坝、水利设施损毁严重。2011年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把握省水利兴修年发展机遇,把水利兴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以水毁工程修复、圩口大坝加固、当家塘、水库清淤扩容为重点,兼顾圩口高排沟、圩内排涝干沟清淤拓宽和废除丧失功能排灌涵闸”为主导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思路,大兴水利,从“三秋”穿插战到冬修现场,水利兴修高潮迭起,全乡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土石方39.5万方,完成投资870余万元。涉及堤坝加固、沟渠清淤、水毁修复、当家塘开挖,闸、站改建和除险加固;其中县级以上重点工程5处,堤坝加固2处,长6千余米;沟渠清淤5条,长11.7千米;塘堰清淤扩容工程89余处。今年5月份,乡党委、政府从乡财政资金中挤出30余万元对去年在水利兴修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12月份,该乡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等奖。

  该乡重点工程万米大堤堤坝加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万米大堤圩内主要种植棉花和水稻,是宿松县优质棉基地之一,2010年6-10月份,这里一直是全县干群防汛攻坚战的重点战场。万米大堤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靠人工逐年挑筑而成,施工条件差,清基不彻底,汛期水位15.00米以上就渗漏严重,塌方不断;历经去年大汛,乡党委政府痛定思痛,继续发扬防汛抗洪精神;为彻底解决心腹之患,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按防洪标准逐年加高加固堤坝,2010年10月8日,该乡投入资金约274万元实施了万米大堤一期工程加固堤坝2800米,通过兴修,大大提高了堤坝防洪能力,使圩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期工程于2011年3月8日全部竣工,并顺利通过省厅验收。2011年10月10日该乡开始实施万米大堤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堤防加固4200米,预计投入资金340余万元,工程实施后可改善防洪面积7000余亩,该工程预计于2012年3月10日可全部竣工。

  在总结去年水利兴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今年上春旱涝急转中该乡水利基础设施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各村实际,乡党委政府早动员、早部署,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和群众的积极性,探索出一整套符合乡情、水情、民情的水利兴修工作模式:一是工作部署早,动员措施得力,行动快。村级“两委”换届圆满完成之后,凉泉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了新一届村“两委”任职培训会,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村全力打好水利兴修“三秋”穿插战。二是群众积极性高,资金筹措渠道多。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一塘一议”、“一沟一议”、“一圩一议”的方式,合理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通过群众自筹、以奖代补、社会捐助和吸纳民营资本等各种资金筹措方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水利兴修建设。三是组织有力,举措扎实,科学规划,管理规范。为确保兴修工程在质量上有保障,在工期上能保证,在资金上得落实,乡党委、政府改变以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模式,由村统一管理群众集资,由乡水利站对所有兴修工程进行规划设计。针对当家塘兴修散、零、乱的特点,该乡对当家塘兴修实行以村为单位打捆统一询价招标,村委会合理整合群众集资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各塘成立理事会,负责工程资金的筹集、工程施工监管及监督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做到严把“五关”即定点关、设计关、筹资关、施工关和管护关。四是重点突出,投入到位。各村抢抓时机,对条件成熟的兴修工程早安排,早动工。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灵活性,科学安排施工,在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五是重建重管,完善体系。今年初,该乡就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以党委、政府牵头,水利站具体组织承办,聘请排涝站工程师,开办村级水管员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就千亩以上圩口组建了3到5人的圩管会,各村对小(二)型水库和重点塘堰配有专职水管员,全力落实管护资金,同时建立工程管护考评责任制,对工程管护单位和个人实行年终考评、末位淘汰制,对考评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该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果,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做到三不放过,及时整改,总结经验,引导下年度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