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辛勤送报人

发布日期:2011-11-29 浏览次数:703

  本报记者 徐旻昊   本报通讯员 鲍国华     来源:2011年11月29日安徽日报01120112 

       

      穿着牛仔衣,带上红报袋,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与村之间,微笑送上一份份最新的《安徽日报》。他便是《安徽日报》优秀投递员、望江县雷池乡的徐双华。近一年来,徐双华风雨无阻、不计报酬,及时将报纸送达目的地。

  “作为一个残疾人,坚持把每一份报纸都送到村里,很不容易。 ”雷池乡宣传委员朱闰生说。徐双华今年32岁,搞过家电维修,卖过电脑。他虽然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脚走路不便,却一直很勤劳。

  2010年《安徽日报》创新发行方式,在各市县设立发行站,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发行网络,进一步优化投递服务。为抓好《安徽日报》的发行工作,望江县委宣传部多次召开协调会,要求各乡镇配备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投递员,确保投递及时准确。接到任务的朱闰生有些着急,急的是全乡89份《安徽日报》,很难找到合适的投递员。因为他心里清楚,要当好党报的投递员,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正在朱闰生愁眉不展时,徐双华主动找上门承担了这一重任。

  雷池乡属狭长地带,最远的投递点沟口电排站,距乡政府有近20公里路。每次送报,徐双华骑摩托车往返一趟,需要5个多小时;单单只送3份报纸,就要一个半小时。今年7月底的一天,徐双华正行驶在由莲洲沟口村到莲洲街道的路上,天空突然降下暴雨,没带雨具的他被淋得透湿。东洲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见到像“落汤鸡”一样的徐双华非常感动,不但主动把他拉进服务站躲雨,还送上一杯热茶……“大家总是微笑着对我,使我觉得做这份工作很舒心,也很有价值。我作为一个残疾人,送报纸就当回报社会,不为别的。 ”一张张笑脸,一杯杯热茶,让他坚持了下来。

  徐双华也遇到过委屈。从县里到乡镇的班车少,报纸不能保证天天送到,这就影响了他天天送报。一次,一位订户劈头盖脸质问他:“你送报纸不及时,我要投诉! ”徐双华总是歉意地说:“我会努力做好的!请多提意见! ”他深知《安徽日报》的分量,为确保报纸的时效性,每次报纸一到,不管刮风下雨,他立马骑车上路。村干部夸赞道:自从徐双华送《安徽日报》后,其他报纸的投递也越来越及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