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乡村治理环境美 村民吃上“生态饭”

发布日期:2022-10-26 浏览次数:5407

近年来,望江县太慈镇紧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依托绿水青山,群众吃上“生态旅游饭”

整齐划一的平房笼罩着田园的芬芳,青砖黛瓦间的灵动与和谐诉说着传奇的故事。火红灯笼在热情摇曳,在一片郁郁葱葱中格外的耀眼。从远处看,桃岭村“花海民宿”俨然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画面。

自2018年起,太慈镇桃岭村作为望江县油菜花赏游活动开幕式和赏游活动的举办点,这让“桃岭村”成为热搜关键词,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也带动了村庄周边农家乐的发展。桃岭村党总支部从中捕捉到发展先机:立足地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产旅融合。

2019年,桃岭村党总支部整合扶贫产业项目和安徽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村项目等资金,建成乡村旅游民宿改建项目,“花海民宿”应运而生。

“花海民宿”位于桃岭村任屋,是由10户60间闲置民房改造而成,总面积600余平方米。村党总支书记余结飞介绍说:“项目采取村、企业、村民三方共赢的村企合作模式。农户将闲置的老房子作为资产投资入股村级产业发展公司,按照项目运营收益的30%享受分红”。

项目建设前期,群众因为对“民宿”概念了解不多而心存顾虑,个别户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多次让村干部吃了“闭门羹”。当时又正值全县危旧房屋“清零”专项行动也在进行中,村党总支部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为此,村党总支书记带着片干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多次召开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会议,不厌其烦做好政策解读,引导党员带头先行,“变废为宝”,不仅鼓励了其他村民,也让心存疑虑的村民安心。

“民宿改建项目更能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目前已经具备一次性接待30余人入住的能力,周边还配套有月季园、牡丹园、垂钓中心、200余亩红脆冬桃采摘园。”余结飞说。

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民,桃岭村党总支部迈出乡村旅游新步伐,推进乡村振兴正当时。

“微治理”,聚力打造“环境提升新样板”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望江县太慈镇统筹谋划,精心部署,从细微处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红庙村史家柳中心村,水泥路笔直修长,一幢幢小洋楼与绽放的花朵遥相辉映。一位年过七旬的村民指着村里的景观花圃高兴地说:“以前这里是猪圈鸡笼,现在变成了花花草草,生活得舒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红庙村党总支书记徐政斌说,“按照镇里部署,我们村实行‘镇干包村、村干包片、党员包户’三级网络包保责任机制。积极探索‘月考评+屋场奖励’模式,通过村内评比调动起群众的主动性,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史家柳中心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草如茵,树上杮子挂“灯笼”,一尘不染的水泥路通村达户,党员带领村民理事会成员活跃在村里各个角落。“一张张责任牌,将环境卫生责任细分到每一个党员头上。”红庙村党员史小根说,村里的党员率先带头开展义务劳动,维护村容村貌,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同时,红庙村通过宣传引导、民意引领、典型引路,着力增强村民对文明创建的认同感,并将其转化为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行动,加快了文明创建从“单个盆景”向“全域美景”的转变。村里不少群众自发加入文明创建工作中,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红庙村的美丽画卷,只是太慈镇通过网格化“微治理”打造乡村环境精品工程的一个场景。为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提升,太慈镇着眼实际,从全域式规划到微项目治理,大到拆危拆旧、沟渠清淤,小到培植绿化、道路清扫,共计整合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各村小微项目实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同时,纵向构建“镇干包村、村干包片、党员包户”三级网络包保责任机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引领、群众参与的方式,不断刷新农村颜值,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提升。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每月每个村选取一个屋场作为重点整治屋场,集中力量全面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150个屋场重点整治,出台了《太慈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评估办法》,每月组织考评,每月兑现奖惩到片干个人,这极大提高了村干的工作积极性。”太慈镇党委委员鄢正旺说道。(通讯员 张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