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产业赋能 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

发布日期:2023-06-05 浏览次数:1063

6月初的望江县凉泉乡,田野上稻秧生长正旺,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翠绿的“地毯”,点缀其间的,是活蹦乱跳的稻蛙稻虾。放眼望去,还有香甜可口的桃李瓜果,错落有致的产业种植大棚……这些,都是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得“热火朝天”结出的累累硕果。

抱团增“家底”

“乡里五个村今年要联合种养黑木耳,每个村都订购了2万根菌棒,合同签完我就带着工人们加班加点制作菌棒了。”这几日,陡增的木耳菌棒订单量忙坏了凉泉乡太华村的种养大户赵忠荣。

早从去年起,凉泉乡太华村先行先试,选取了水源充足的岚杆湖边建起了菌菇大棚,与赵忠荣合作栽种了10余亩黑木耳菌棒。“平均每亩黑木耳产值在14万元左右,还能带动10余户农户就近务工,除去菌棒制作和用工成本,算下来一年给村里增收了20万元。”太华村党总支书记徐善宏介绍,今年年初,附近的村子想发展自主经营产业,村“两委”们一同到太华村的菌菇种养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几经商议,在确定了原料、技术、销路都有保障后,联合发展起了黑木耳产业,目前全乡种养面积总计已突破50亩。

对于居住在凉泉乡团山村白马山旁的村民来说,今年的秸秆转运比去年要更加容易了,这得益于当地建起的一家名为“同创”的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我们把秸秆打好捆,运上三轮车,直接就拉到‘同创’的车间来了,拉多少斤的秸秆当场就结多少钱,大家转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更高了。”村民吴结余拿着刚结算的60元钱,满脸都是喜悦。

“同创”,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创立。这家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正是凉泉乡团山、湖滨等四个村共同创立的,加工工厂设置在团山村境内,公司成立后购置了颗粒燃料加工设备,将周边群众运来的秸秆、树枝等原料加工成清洁能源燃料,大部分供应位于湖滨村的粮食烘干厂使用。这样一来,“同创”工厂在乡域内顺利形成了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既方便了有燃料需求的企业,还节约了运输成本,入股的村年均分红达到了8万元。

汇力活资源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凉泉乡泊湖村3100亩的稻虾连作田在这个夏天迎来了大丰收。“我们这里的优势是离岚杆湖近,水质好,养出来的小龙虾肉质嫩、口感好。今年我承包了600亩水田,从4月份起就开始取网收虾了,每天大概能收获六七百斤。”种植大户陈五保高兴地说,预计今年的产量大概在10万斤,销售额约有120万元。

据陈五保介绍,他能够大规模承包水田发展稻虾、稻蛙连作生态种养,多亏了村干部从春节开始就动员群众集中流转土地。“春节假期,恰逢外出务工群众返乡过节,我们带着村民小组长召开了20多场屋场会,给老百姓们讲清楚土地统一流转到村的好处,确保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泊湖村党总支书记赵小红说道。这样一来,大户承包到了适合种养的连片土地,群众分到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村集体按照面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年增收近10万元,稻虾连作种养模式成了泊湖村强村富民的新亮点。

与泊湖村一样,壬辰占村也依托着泊湖之滨的地理优势,把村内的水资源集中利用了起来。“村里大大小小水域面积加起来超过4000亩,村民都是水边长大的,懂水产养殖的人多,有经验,有技术,村集体自主发展产业,就认准了水产养殖。”壬辰占村党总支书记杨木水说道。

水域面积大,购买投食设备和鱼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在杨木水犯难之际,中国建设银行望江支行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上了他,为壬辰占村这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AAA级信用村提供了一笔260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如今,壬辰占村产业公司投放了1200万尾四大家鱼鱼苗,建设了16座鲈鱼恒温养殖池,聘请了20多位村民到养殖基地务工,今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

聚才育品牌

“过了春茶采摘季,现在主要就是做一些施肥、松土、除草的管护工作。”正在茶园里干活的凉泉村村民龙美娈说道。从2017年起,他就在凉泉祈雨海棠花家庭农场里务工。“一年下来工资有两万多块钱,又能顾家又能做工,真的要感谢小良!”

龙美娈提到的小良便是凉泉乡的返乡创业青年代表之一龙小良。八年前,龙小良从浙江安吉回乡后,投资600万元在祈雨山旁经营了200余亩优质茶园,建设了3间制茶车间。“山上空气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我们生产的祈雨云尖、生态白茶销量都很好,公司年产值1500万元。我们用工量很大,尤其茶叶开采的时候,平均一天开出的工资就有2万元。”龙小良不仅把自己的茶企经营得好,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也高,特别是对乡内自主经营茶园的横山、凉泉等村,都尽己所能地提供了加工设备和技术指导。

前不久,凉泉乡的另一名返乡创业青年王云珍在安庆市首届青年人才文化活动节“火”了一把,她在青年文创市集上展出的艾条、艾灸贴、艾草足浴包等产品颇受瞩目、供不应求。

2020年,王云珍带着资金、技术和与省农科院合作的协议,回到凉泉乡韩店村创办了望江县首家艾草加工厂。如今,当地种植艾草面积1500余亩,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4条和6套全自动环保无尘大型提绒机组及各类艾草制品加工设备,年总产量1800余吨,生产加工规模1620吨,产值超2000万元。

一株株小小的艾草托起了一方农民致富的新希望,也为凉泉乡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人富不算富,和乡亲们一块富才是共同富裕。今年圩区的几个村在圩坝背坡面也种上了艾草,我将全程做好指导,确保生产质量,拓宽产品销路,预计能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70万元。”王云珍满怀信心地说。(通讯员唐璐、全媒体记者张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