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宜业工坊”助力富民强村
发布日期:2023-11-10 浏览次数:1863
2023年以来,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在原扶贫车间基础上,整合各类市场主体,全域创建“宜业工坊”,让农民实现“家门口、进工坊、拿工资”,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架起了“强村、富民、助企”新桥梁。短短数月,望江县71家“宜业工坊”应运而生,吸纳就业2265人,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
带动就业建“工坊”
11月2日早上7时,家住望江县太慈镇红庙村周屋组的陈运霞将孙女送上校车后,便来到了村里的“宜业工坊”——“创润集团”蔬菜种植基地上班。
“日常做些种菜、摘菜的活儿,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57岁的陈运霞,独自带着10岁的孙女生活,她说,多亏了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帮她走出了生活的困境。她的丈夫去世得早,她家曾是贫困户,脱贫后日子过得安稳而幸福。但2022年,她的儿子突发白血病,2023年不幸去世,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媳妇回娘家后,她需要照顾孙女,还要挣钱养家,在蔬菜基地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
“宜业工坊”是2023年安庆市为促进农民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增收的重要政策举措,是依托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基地等载体,通过组织企业、农村合作社、生产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经济主体,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建设的就业创富平台。
红庙村“宜业工坊”依托“创润集团”蔬菜种植基地而建,该基地2018年落户红庙村,流转土地500亩,建设蔬菜大棚200余个,基地种植的蔬菜远销九江、武汉、上海、南昌等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基地常年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约一半是脱贫人口,每年发放工资400多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在临近的太慈村“宜业工坊”——攀樽服饰公司,60余名工人正在车间里忙着加工环保快递袋。“赶上‘双十一’,正是大忙的时候,每天要发出20万只环保快递袋,得忙到凌晨2点半。”该公司董事长汪海兵介绍,目前车间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2024年8月份。
攀樽服饰公司是太慈镇2022年招商引资企业,2022年11月投产,已吸纳周边群众就业130名,其中有20多名脱贫群众。43岁的余君梅是脱贫户,她正踩着缝纫机为环保快递袋装拉链,每天能生产200多件,她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元。余君梅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公公和正在上学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以前只能在家门口打零工挣些微薄收入。2023年6月,在村里推荐下,她进入“宜业工坊”上班,在经过半天培训后就顺利上岗。每天她将孩子送去学校后,来到公司上班,中午在公司吃完饭,再打包一份送回去给公公吃,傍晚下班回家给家人做饭。“离家近,工作时间也自由,很适合我。”余君梅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我们很愿意把公司打造为‘宜业工坊’,通过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劳动致富,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汪海兵说,公司员工月收入3000至8000元不等,节假日“宝妈”们还能将孩子带到公司吃饭。马上他还要扩大产能,增加60多个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
“小工坊”带动“大就业”。望江县围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推动乡镇园区建设、鼓励农村发展“种养加”基地,带动农户就近就业增收。目前,望江县已创建71家“宜业工坊”,60个脱贫村实现全覆盖,带动就业2265人。得益于“宜业工坊”的建设,顾家、挣钱“两不误”,成为望江一些村民的生活新常态。
打造发展之坊、富民之坊
“宜业工坊”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企业,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同时,还架起了“强村、富民、助企”的新桥梁。
裁剪、拼接、缝合……走进望江县杨湾镇余埠村的“宜业工坊”——创飞服饰公司,130余名工人正在车间内忙着赶制摇粒绒马甲、防晒衣、羽绒服等服装,一块块布料在一双双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崭新的成衣。
余埠村“宜业工坊”原是村里的扶贫车间。2017年至2021年,余埠村先后利用扶贫资金建成了三期共3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通过招商引资,两家服装企业先后进驻投产,100多位村民经过培训后进厂当上了产业工人,其中脱贫户近30人,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在余埠村“宜业工坊”,48岁的村民杨益红正忙着做儿童防晒衣的袖口,她70岁的老父亲也在一旁不紧不慢地打纽扣。“我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到公司,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杨益红说,她的父亲在这做些简单的手工活,一个月也能挣两三千元。在“宜业工坊”,村民们上班离家近,能挣钱,“宝妈”们还能带着孩子来上班。“旁边就是村里的留守儿童之家,寒暑假‘宝妈’们可以把孩子带过来,我们请老师帮忙照看。”创飞服饰公司经理唐明亮说。
在成功创建“宜业工坊”后,创飞服饰公司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达到一定时间,还能享受就业补贴。车间的租金每年也能为余埠村村集体增加收入40余万元。“宜业工坊”依托村企共建优势效应,构建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多赢的局面。
望江县对全县所有扶贫(衔接)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一次性确权到位。望江县推出“产业赋能+”“就业载体+”“三产融合+”“商贸流通+”“家庭农场+”“园区工厂+”“就业创业孵化+”7种模式,支持村级因地制宜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方式创建“宜业工坊”,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2022年,望江县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7151万元,量化到村2860万元,分配到户4291万元,其中脱贫户19364户、监测对象641户,户均收益2145元。
望江县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起常态长效保障体系,提升“宜业工坊”创富能力。望江县将“宜业工坊”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宜业工坊”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每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宜业工坊”经营主体补助;给予在“宜业工坊”稳定就业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
此外,望江县坚持“宜业工坊”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返乡创业贷款等信贷政策支持“宜业工坊”做大做强;组建3个“链式”复合型科技特派团,选派229名科技特派员对接帮扶“宜业工坊”,开展科学养殖、品牌创建等服务;发挥电商协会作用,将“宜业工坊”产品优先纳入“扶贫832”等平台进行销售,截至10月底,15家本土农产品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类工坊全部签订定向销售合同,64款产品入驻“832”平台,共销售农产品2406万元。
在望江县,“宜业工坊”正成为基层的发展之坊、富民之坊。(通讯员查灿华、全媒体记者李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