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发布日期:2024-03-06 浏览次数:2210

一、南台山战国墓群

坐落城关镇窑头村,1984年发现。面积约5000平方米,出土器物有青铜剑13件,戈1件,矛4件。通体呈墨绿色,光滑锃亮,刃部锋利,是战国早、中期的典型器物。墓群因砖瓦窑厂取土,破坏严重。

二、窑头北宋墓

坐落城郊护城村,1987年1月发现。墓地高出地面20米左右,座北朝南,砖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墓砖为青灰色素面,墓壁砌法为三平一竖。用糯米汁拌石灰粘接。陪葬器物有执壶2件、盏托2件、瓷缸1件、瓷器盖1件、瓷钵1件、瓷碗1件。釉色明彻莹润,造型优美。此外,还有“开元通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咸平元宝”、“治平元宝”等钱币。

三、汪公坟

坐落杨林乡椅子村赤湖岸边,土冢,面积约50平方米,系隋末唐初广惠王汪少卿之墓。汪少卿安徽绩溪人,曾任扬州刺史,屡建功勋,封广惠王,后弃官隐居金堤乡河畔,继迁隐杨林乡磨叉山麓。曾大解私囊,赈急济贫。殁后,乡人以厚礼营葬。清末翰林檀玑撰联曰:“先生果何处人?剩一肩雨笠烟蓑,自卜眠牛大雷岸;此间得少佳趣,对四面湖光山色,犹怀骑鹤古扬州。”墓前原有石碑、石狮及石砌拜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四、麴公墓

坐落于县城小北门内高阜(古天主堂东墙外)。麴信陵江苏吴县人,为望江县令时,爱民如子,后卒于官,灵柩将送回吴县时,百姓遮路号哭,于是留葬于县城。唐代诗人白居易作《秦中吟·立碑》赞之。百姓为缅怀他的恩德,在墓旁建祠建庙,并于每年2月8日祀之,麴公祠庙均毁于解放前,墓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仅存清乾隆十三年望江县令徐斌拜题墓碑一块,其正文为:“唐麴君大夫之墓”。1986年8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王幼学墓

坐落桃岭乡慈湖林,用青石垒砌成椎形,顶用石帽覆盖。墓前立有青石碑,碑文“元理学家王公慈湖先生之墓”。明万历年间,县令唐守礼登墓展拜,题云:“宋家有椽笔,慷慨继春秋,沛国如东鲁,慈湖亦左邱;名于孤冢在,人共野塘幽,不得寻支庶,萧萧万古愁”。《安庆府志》载明代龙子甲谒《王幼学墓》七律一首:“草气迎裙岂漫游,炙鸡絮酒吊前修,当年不破书千卷,此日谁怜土一丘,荒冢故宜封薜荔,斜阳犹自照松楸,相看更酌澄湖水,剩有寒光湛碧秋”。清康熙十五年(1676),县令陈柿祚将王幼学之墓,环覆以石,表以丰碑。1958年墓地被人破坏,碑、石均被人挖走,现仅剩一片荒丘。

六、龙仁夫墓

龙仁夫,宋五经博士,曾任湖广儒学提举。墓地坐落团山乡同盟村悬顶山麓,土冢,面积约60平方米。墓前原有青石砌成的拜台及石碑。明天启年间,县令彭参表其墓曰:“世载其英”。都御史郭维经过龙仁夫之墓,赋诗以赞之:“鲁殿灵光亦草菜,先生常有五经台。不辞避地家千里,偶寄封邱土一堆;铭石旧文犹宋字,存祠嘉乐是南陔,孙枝树树堪题赠,节在高松气在梅。”原墓碑被毁,墓堆尚存。

七、倪模墓

坐落鸦滩乡长丰村吴家大屋,面积约30平方米。《倪氏宗谱》载:墓内有尚书姚文田撰的墓志铭,墓前有尚书王引之撰的墓表。墓碑、墓表在抗日战争时期遭毁,墓堆尚存。

八、余诚格墓

坐落太慈乡太慈林场龙山凸北。墓冢不高,周围有圆垫,名曰:“叶里藏桃”。墓土系用桐油泡花拌以石灰硫磺夯筑而成,1958年开山造林时被毁,仅剩墓碑。碑高1.4米,宽0.7米,厚0.15米,碑有石顶,面雕斜形瓦状,碑文:“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寿平府君老大人之墓”。阴文楷书字体。碑系民国22年立,现由余姓裔孙保存。

九、陈树屏墓

坐落凉泉乡同乐村太阳山南麓,土冢。面积约60平方米,墓向座北朝南。墓前原有青石碑,碑之左上方为“陈氏廿世祖茔”,中间为“清封中议大夫显考陈公戒安老大人墓”,右下方为“男荫孙男福敬立”及“中华民国十八年平月立”等阳刻楷书字体。该墓碑现存放在同乐村陈冲大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