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河村的华丽“三变”

发布日期:2024-03-12 浏览次数:1134

近年来,望江县赛口镇大河村抢抓机遇,科学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连年增收超50万元。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00元。是什么让大河村这个昔日全县有名的“后进村”蝶变为如今的“明星村”?3月6日,记者走进该村探寻“蜕变密码”。

早春时节的雷池大地,春潮涌动,满目葱茏。

3月6日,记者走进望江县赛口镇大河村,油菜小麦种植基地上空,一排植保无人机飞过,正在按照设定好的路线飞防作业;芦笋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整枝和移栽;草莓园中,鲜红娇嫩的草莓似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叶中,令人垂涎欲滴,一些游客穿梭在大棚中,精心挑选成熟的草莓,体验采摘的乐趣……

103.jpg

望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赛口核心区。(叶磊 摄)

变“分散经营”为“规模集约”

素有“望江东大门,安庆后花园”之称的赛口镇大河村,位于望江县万亩圩口之一金炼圩,是一个典型的圩区村,这里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拥有粮田面积10000余亩,旱田面积2000余亩,是望江县九大万亩圩口中,单个村形成的独立万亩圩口之一。

过去,大河村守着“聚宝盆”,却在发展上无起色。采访中,当地群众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大河村还是一处冲积平原,大量从怀宁县、江苏省过来的移民选择在大河村安家谋生。由于村情复杂等原因,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至2017年,大河村集体经济负债达100余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后进村”。曹太宏于2018年当选大河村党总支书记,他告诉记者,当时大河村村民多数外出务工,田地被大户承包,每亩租金只有100元左右,租金不仅低,且大户们还选择性承包优质田,“差田”被抛弃,加上当时机械化程度低,致使万亩粮田收益差。

“大河村拥有万亩粮田,要发展,就要解决传统农业种植效率低、产值不高等问题。”曹太宏告诉记者,当时如何凝聚共识、说服千余户群众流转土地,成为村“两委”的心头大事。

“‘小板凳’功不可没,正是通过‘板凳会’的形式,村干部做通了群众工作,凝聚了人心,找准了发展路子。”曹太宏说,他们先是走访当地老党员、老干部和种粮大户,争取他们的支持,带头把土地流转到村。接着村干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简便易行的“板凳会”形式,一有机会就把“商量会”“谈心会”开到农家大院、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一连开了300多场,终于用100多天的时间啃下“硬骨头”,将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同时依托“一基地三中心”(万亩粮油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稻米烘干中心、育秧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国家农业产业园基地建设发展红利,推深做实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推动土地流转,顺利实现农田“优质、集中、连片”。

104.jpg

3月6日,望江县赛口镇大河村芦笋种植基地大棚里,工人们正在给芦笋整枝,修剪淘汰不良和弱小植株,确保芦笋枝条获取充足养分,生长得更加粗壮。(黄有安、陈娅 摄)

变“单打独斗”为“公司运营”

大河村万亩粮田集中流转后,首先,要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大河村村集体注册成立了大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将全村土地以入股方式全部流转到该公司,村集体持股51%,并吸收8名种植大户为公司股东,这些大户以机械设备、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折股占49%。

解决了“谁来干”,接下来必须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曹太宏说,大河村实行统一种植优质稻油品种、统一技术服务支持、统一采购农资产品、统一管理,在销售中采取订单模式,实行统购、统销。为推行好以上“六个统一”,大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不仅建成了1120平方米的农事服务中心,内设有数字中心、指挥中心、培训中心,还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育秧中心,可实现水肥、温湿一体化。

“以前我是在农户手上直接承包,田地东一块、西一块,无法连成片,而且田间道路窄且坑洼,难以实现机器作业。”该公司股东笪铜强告诉记者,现在实行公司运营、统一管理和土地轮作,不仅种水稻,还多了一项种菜籽的收入。同时,管理成本和费用也低了,采用大型插秧机作业后,以前400亩大约需要七八个人,如今600亩四个人足够;公司统一采购后,农资支出也比以往便宜了10%左右。

“变‘单打独斗’为‘公司运营’后,大河村实现了优质生产,收益共享。”曹太宏说,该村同时借助产业园基地建设机遇,村集体经济公司吸纳村集体、村干部和农户等资金、土地,并按照机械、土地亩数为股份分配,实现了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自2022年以来,大河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超50万元、带动农民每亩增收400元,直接带动大河村及周边村群众近5000人次务工就业。”曹太宏介绍。

变“单一产业”为“产业融合”

眼下,大河村芦笋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大棚里给芦笋整枝和移栽。该基地芦笋种植面积15亩,每年种植3季,盛产期亩收入可达1万多元,全年销售总收入可达40万元,实现纯收入20万元以上,并带动周边群众务工30余人。“这只是大河村高效用地的一个缩影。”曹太宏说,这也是大河村变“单一产业”为“产业融合”的一个缩影。

为充分发挥土地集中效益,促进强村富民,大河村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园基地建设,在强化“一产”生产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农副产品仓储、烘干、生产加工产业链,打造“二产”水稻、油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同时将秸秆“变废为宝”,加工成牲畜饲料及作为菌菇的“培养基”。在融合“一产”“二产”的基础上,大河村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根据农副产品时令季节,策划举办各类营销活动,进行品牌推广,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活动、商超对接等途径同步推广,发展电商、农业文旅等“三产”。

农业发展稳固后,该村“两委”开始盘算接“二”联“三”发展模式,不断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催生乡村产业新动能。大河村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大力推广水稻、油菜的新品种,并与其下属的中望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借助其强大的科研力量,实现品质的提升。大河村还主动与浙江春蕾乡村振兴合作社合作,共同成立“皖浙社会化服务公司”,负责农产品的开发、营销和市场拓展。目前该公司主打的“望江大河”牌7D菜籽油,已经投入江浙市场,另外种植的芦笙、草莓等也深受市场欢迎。

“目前,以大河村为龙头,跨行政区域编制的《稻禾湾三产融合农旅发展规划》,将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三产农旅融合发展。该项目拟投资7.7亿元,目前正在招商中。”曹太宏说,随着“生产+加工+销售+品牌”道路越走越宽,大河村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不断迈进。(来源:安庆日报,汪秀兵、陈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