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卫生防病提示

发布日期:2025-01-23 浏览次数:14706

新春佳节之际,望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春节期间您需关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肠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节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多种病原体都可以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主动科学佩戴口罩。

3.孕妇、低年龄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3.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战等症状。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因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感染。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科学佩戴口罩。

3.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以及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伴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和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而感染,一定条件下可通过空气传播。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包括野生鸟类,与动物或其环境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2.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生肉烹饪熟后食用;不要购买活禽,可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

3.接触病死家禽后,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有无禽类及相关环境接触史,有没有去过活禽市场等。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且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诺如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流行季节,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场所易出现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建议在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接触患者或处理吐泻物后,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双手、至少冲洗20秒。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喝开水,不喝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每餐食物要煮熟,尤其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一定要烧熟煮透方可食用。

3.做好清洁和消毒  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家中的高频接触点如门把手、卫生间等定时进行消毒。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HFRS),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导致,主要通过鼠类进行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38-40℃)、“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冬季,因野外食物减少、气候寒冷,鼠类可能会进入居民住宅内过冬,继而增加了流行性出血热等鼠传疾病发生的风险。

预防措施:

1.防鼠灭鼠  这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措施。检查并及时封堵室内外所有可能成为鼠类出入地的孔、洞,通往室内外的下水道、通风管道、线路等道口加设防鼠网;在可能存在鼠类活动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定期清理垃圾,减少鼠类栖息场所。

2.注意个人防护  在鼠类出没的地区劳作时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作时扎紧袖口和裤腿。

3.整治环境卫生  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居室的被褥、衣服保持清洁;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消。

4.接种疫苗  接种出血热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16-60岁人群和到流行地区进行野外探险、劳作等活动的重点人群,建议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临床上分为轻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冬季天气寒冷,使用烧煤取暖、燃气热水器等设备时,甚至吃火锅、围炉煮茶时,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忽视了室内通风,都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措施:

1.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定期检查炉具,维护和清扫烟筒、风斗,保持烟筒、风斗畅通。

2.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燃气、煤气灶具和热水器。请专业人员安装,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3.期对燃气、煤气灶具,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以及燃气、煤气管道进行检修。有条件的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4.勿长时间在室内使用碳炉,如使用碳炉,最好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处进行。

5.若有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救护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迅速将中毒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中毒者衣领、腰带,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及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发窒息;在等待急救人员的期间,对中毒者做进一步观察和紧急处理。


望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1月23日